尿酸,尤其是,疼痛,耳郭,局部
提問: 痛風
請問懷疑自己是痛風,到醫院應該檢查哪些項?中藥知柏地黃和麥味地黃的成分及作用。
医师解答: 您好;痛風一般表現為血尿酸升高,建議去醫院做個血尿酸檢查。 知柏地黃的主要成份:知母、黃柏、熟地黃、茯苓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山藥、澤瀉。輔料為淀粉、硬脂酸鎂、二氧化硅。作用:滋陰降火。用于陰虛火旺,潮熱盜汗,口干咽痛,耳鳴遺精,小便短赤。 麥味地黃的主要成分:麥冬、山茱萸、茯苓、五味子、牡丹皮、澤瀉、熟地黃、山藥 。 作用:滋腎養肺。用于肺腎陰虧,潮熱盜汗,咽干咳血,眩暈耳鳴,腰 膝酸軟,消渴。
痛風是一種新成代謝性疾病,患者必須做到早診斷早治療。 1、痛風病診斷要點 1)本病發病年齡在30-40歲為多,男女比例為50:1。2)不少病人有陽性家庭史,病程漫長達1-20年。3)好發于拇趾關節,其次累及指趾關節和腕、踝、膝、肘關節。初期多為單個關節發炎。4)急性起病急驟多于夜間醒,受累關節紅、腫、熱、痛、伴有發熱。年輕患者多發生游走性多關節炎。5)慢性期:關節腫大、肥厚、畸形、僵硬,有大痛硯石時關節常潰爛,由傷口排出尿酸鹽結晶,耳垂、耳輪也有痛風石。部分病使可并發腎結石和腎功能障礙。6)化驗檢查:血液尿酸高。7)X片檢查:關節面附近的骨骼部,因骨組織被尿酸所替代,出現鑿孔狀圓形缺損陰影。 2、哪些情況下要想到痛風的可能 遇有下列情況均應想到痛風的可能性,并及時作血尿酸檢查和其它有關的檢查項目。(1)發作性關節腫痛,尤其是足趾關節及手指關節(以趾關節為最具特殊性)。未經治療可自行緩解,以后又反復發作而且部位固定。(2)中年以上的男性,有高嘌呤飲食習慣,身體肥胖不喜活動,出現關節疼痛不適。(3)有明確的痛風家族史。(4)原因不明的泌尿系統結石,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或雙側腎結石。(5)有關節炎病史,于關節周圍皮下或耳郭處發現有結節。對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動脈硬化或冠心病的病人應常規檢查血尿酸,以明確有無高尿酸血癥。(7)關節炎急性發作,用秋水仙堿治療顯著的效果,尤其是對消除關節腫痛療效顯著,應想到痛風性關節炎。(8)皮下結節穿刺后抽出白色牙膏樣內容物,或結節自行破潰后流出,高度提示痛風。 3、痛風的中醫診斷標準是什么 目前,西醫采用美國風濕病協會于1997年制定的痛風診斷標準,包括以下九條:(1)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以上,在1日內即達到發作高峰。(2)急性關節炎局限于個別關節。(3)整個關節呈暗紅色。(4)第一趾關節腫痛。(5)單側趾關節炎急性發作。(6)有痛風石。(7)高尿酸血癥。(8)非對稱性關節腫痛。(9)發作可自行中止。凡具備該標準三條以上,并可除外繼發性痛風者,即可確診。痛風的中醫診斷標準,主要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》中的"痛風的診斷依據、證侯分類、療效評定"標準。診斷依據:(1)多以單個趾關節,卒然紅腫疼痛,逐漸痛劇如虎咬,晝輕夜甚,反復發作。可伴發熱,頭痛等癥。(2)多見于中老年男子,可有痛風家族史。常因勞累、暴飲暴食、吃含高嘌呤飲食、飲酒及外感風寒等誘發。(3)初起可單關節發病,以第一趾關節為多見。繼則足踝、跟、手指和其它小關節,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,甚則關節腔可有滲液。反復發作后,可伴有關節周圍及耳郭、耳輪和趾、指骨間出現"塊"(痛風石)。(4)血尿酸、尿尿酸增高。發作期白細胞總數可升高。(5)必要時作腎B超掃描、尿常規、腎功能等檢查,以了解痛風后腎病變情況。X線攝片檢查可示軟骨緣鄰近關節的骨質有不整齊的穿鑿樣圓形缺損。中醫證候分類:(1)濕熱蘊結:下肢小關節卒然紅腫疼痛,拒按,觸之局部灼熱,得涼則舒。伴有發熱口渴、心煩不安、尿溲黃。舌紅,苔黃膩,脈滑數。(2)瘀熱阻滯:關節紅腫刺痛局部腫脹變形,曲伸不利,肌膚色紫暗,按之稍硬,病灶周圍或有塊壘硬結,肌膚干燥,皮色暗黧。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苔薄黃,脈細澀或沉弦。(3)痰濁阻滯:關節腫脹,甚則關節周圍水腫,局部酸麻疼痛,或見塊壘硬結不紅。伴有目眩,面浮足腫,胸脘痞滿。舌胖質紫暗,苔白膩,脈弦或弦滑。(4)肝腎陰虛:病久屢發,關節痛如虎咬,局部關節變形,晝輕夜甚,肌膚麻木不仁,步履艱難,筋脈拘急,屈伸不利,頭暈耳鳴,顴紅口干。舌質紅,少苔,脈弦細或細數。中醫療效評定:(1)治愈:癥狀消失,實驗室檢查正常。(2)好轉:關節腫脹消退,疼痛緩解,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。(3)未愈: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cp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